11月8日,2023世界工程师峰会在新加坡正式开幕。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副理事长兼联席秘书长罗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跨海工程与综合交通研究所首席工程师、智能交通学域实践教授苏权科,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学域实践教授王天义,校长顾问杜子德,知识转移办公室培训中心执行总监黄增煜,以及我校知识转移办公室等相关部门代表共同出席了峰会开幕仪式,并参加与峰会同期举行的中国工程成就展。
本次峰会也是我校知识转移办公室自2023年6月成立以来首次在海外联合权威机构承办国际会议。在中国科协和中国工程师联合体的指导下,知识转移办公室培训中心策划并执行本届峰会的中国工程师论坛及中国工程成就展,积极推动知识与经验的交流传递,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峰会开幕式的致辞环节,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副理事长兼联席秘书长罗晖表示,中国科协和中国工程师联合体愿与各国工程师组织通力合作,协同创新工程教育机制,推动工程师国际互认,参与工程领域全球治理,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开幕式主旨演讲环节,我校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学域实践教授王天义受邀发表题为《香港碳中和之路》的主旨演讲,向与会嘉宾介绍中国香港地区的碳排放状况、碳中和目标及路线规划。王天义教授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零碳化能源生产、节能与气电转换、零碳化运输、零碳化固废处理和废物变能源技术,重点说明香港碳中和的意义与机遇,并通过分享香港绿色保护的标志——榕圃的故事,传达香港在碳中和之路的意志与决心。
开幕仪式后,倪明选校长一行参观了峰会同期举办的中国工程成就展。中国工程成就展由中国工程师联合体指导并由我校知识转移办公室策划,图文及视频展出了中国工程师联合体、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珠澳大桥、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中国移动(宁夏中卫)数据中心等的卓越工程项目,充分展示了我国工程领域可持续发展经验成就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科研教学及知识转移方面的创新理念及成果。
参观结束后,倪明选校长一行与新加坡工程师学会主席钟德旋先生举行会谈,双方交换了在碳排放、可持续发展、交通治理,以及无人驾驶等高科技落地方面的见解。
随后,我校校长顾问杜子德和知识转移办公室培训中心执行总监黄增煜共同出席了峰会主办方新加坡工程师学会及中国工程师联合体举办的交流会。会上,参会嘉宾就持续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强工程能力建设国际交流、推动工程能力国际互认等问题展开交流。
11月9日上午,2023世界工程师峰会中国工程师论坛在新加坡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师联合体主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知识转移办公室承办。新加坡工程师学会主席钟德旋,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副理事长兼联席秘书长罗晖,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参赞于海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分别致开幕辞。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清华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土木工程拓展署、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的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向参会嘉宾分享了中国重大工程和特色项目,并介绍了中国工程师教育体系。
倪明选校长代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对新加坡工程师学会和中国科协给予的指导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关注中国工程建设的各位同行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倪明选校长向参会嘉宾们介绍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成立背景、校园设计、战略计划,以及“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办学理念,并欢迎论坛嘉宾们来港科大(广州)参观、指导和交流。
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跨海工程与综合交通研究所首席工程师、智能交通学域实践教授苏权科发表了题为《港珠澳大桥建设与中国桥梁最新发展》的主旨报告,向参会嘉宾介绍了我国“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经验,以及中国桥梁发展的最新成就。
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所所长兼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唐潇风博士发表了题为《重塑工程教育,引领可持续创新》的主旨报告。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可持续大屿办事处主任胡国源先生作《打造多功能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空间——香港交椅洲人工岛》的主题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的王振鹏博士和来自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的李富博士分别以《浮动鹰式波浪能转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能量转换技术》和《高温反应堆在中国的发展 》为题作主题报告。
世界工程师峰会由新加坡工程师学会主办,从2013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成为讨论工程领域问题的前沿平台。本届峰会邀请了全球90多位工程领域知名专家围绕“面向可持续未来的工程”主题作报告,分享意见建议和解决方案。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培训中心成立于2023年,隶属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知识转移办公室,负责统筹及管理学校的培训教育项目和发展机会,中心致力于提供终身学习、知行合一的平台,帮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家与高层管理人员,成为适应科技加速变革的创新领军者,赋能未来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培训中心联系方式电话:(020) 8833 8808
邮箱:tc@hkust-gz.edu.cn